近世的开端 江户幕府之创建 初章 决战关原

不过当时的形势终究和战国时代大相径庭了,有了一个真正具有实力的天下共主,任何战争都会引发天下之战,把周边所有诸侯都席卷进去——就如同室町幕府末期的“应仁·文明之乱”那样。所以德川家康虽然拥有最多的土地、最强的兵源,却并不敢轻举妄动,同时秀吉亦着力笼络家康,任命他为“五大老”的首席,临终前命其签下血书,竭诚效忠于自己的遗子秀赖。此外,秀吉还特意从朝廷处求来内大臣的高官赐给家康,商定了秀赖与家康孙女千姬的婚事,让家康担任秀赖的“后见”,规定在秀赖成年之前,一切政务皆由家康处断。

后阳成天皇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八月十八日凌晨,“天下人”丰臣秀吉于伏见城本丸内薨逝。其子秀赖年仅六岁,还无法理事,于是便将国政皆托付于“五大老”执掌。

“五大老”的正式名称为“御奉行众”,相当于重臣联席会议的常务,按照排位分别是:领地二百五十六万石的江户内府(内大臣)德川家康,领地八十三万石的加贺大纳言前田利家,领地五十七万石的备前中纳言宇喜多秀家,领地一百二十万石的会津中纳言上杉景胜,以及领地一百二十万石的安艺中纳言毛利辉元。

事实上,“五大老”掌控大政,“五奉行”执行庶务,三成等文治派官僚本就居于丰臣政权的核心地位,秀赖年幼,诸事都由其母淀姬决断,三成因此和淀姬来往密切,本是理所当然之事。文治派希望天下安定,则他们可以压制武断派,长居政权中枢,所以牢固地团结在幼主秀赖以及秀赖的监护人淀姬身边。后世或者诬三成为野心家,或者捧其为旷古忠义之士,其实不管个人的道德品质究竟如何,他都是无法违逆集团利益而单独行事的。

没等矛盾彻底解决,秀吉便撒手西去了,留下了好大一个烂摊子。侵朝战争的时候,大批武断派将领在朝鲜半岛上饿着肚子浴血奋战,而文治派吏僚大坂和名护屋两头跑,为了筹措军粮搞得焦头烂额,日子也不好过。人们从来都只会看到自家的难处,很少顾及他人,这些日本武士也是如此:武断派认为自己被文官们出卖了,战争打不赢全是后勤跟不上所造成的;而文治派则认为武将们作战不力,才使李舜臣的水军纵横驰骋,我们好不容易筹划的军粮全被半道劫走或烧尽。再加上本属文治派的小西行长欺上瞒下,石田三成等奉行在论功行赏时又偏袒行长,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当然,倘若加上出身丰臣氏家臣团的那些新大名们的领地,将近日本之半,是无人可以撼动的。只是秀吉白手起家,他和家臣们还并没有形成世代主从、牢不可破的关系,家臣们效忠的对象只是秀吉一人,而非暴发户丰臣氏,当秀吉去世以后,主从之间很可能产生裂痕。这与德川家康不同,以三河武士为主的德川氏家臣团内部同样矛盾重重,但他们同时都牢牢团结在松平·德川氏这个主家周围,离心倾向并不严重。

为六男松平忠辉迎娶伊达政宗的长女五郎八姬;将异父兄弟松平康元之女满天姬嫁与福岛正则的养子福岛正之;认重外孙女、小笠原秀政之女万姬为养女,嫁与蜂须贺正胜之孙蜂须贺至镇;将叔父水野忠重之女嫁与加藤清正;认妻侄女、保科正直之女荣姬为养女,嫁与黑田孝高之子黑田长政。

穷鸟入怀

而在北政所看来,丈夫已经去世了,那个居住在大坂城本丸里的幼儿和他母亲,其实和自己毫无关系,她更担心的反倒是从小如同己出般养育长大的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会不会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文治派的迫害。北政所认为有足够实力制约三成等吏僚的只有德川家康,因此她向家康示好,同时也指示加藤、福岛等人唯家康马首是瞻。

而秀吉的正室北政所(浅野祢祢)则出家隐居去了,并且后来还把她在大坂西之丸的宅邸让给了德川家康——后世因此又有北政所和家康曾经相好的谣言产生,不过考虑两人的年龄,那比说淀姬和三成有一腿更不靠谱。

丰臣氏具备很浓厚的文官色彩。其实把专管打仗的侍大将和专管内政的奉行严格区分开来的做法,始自织田信长,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秀吉则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加上丰臣氏名义上是直接从属于天皇朝廷的公家政权(首脑是贵族的关白而非武家的将军),因此文官在这一体系中的作用便愈发突出。不过天下仅止粗定而已,仍有很多外样大名雄踞一方,虎视眈眈,秀吉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对于家中两派的争斗,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并未彻底削弱武断派的力量。

石田三成对此种行为自然怒不可遏,但他自知实力单薄,无法与家康正面相抗,于是扛出了身居“五大老”次席的前田利家,请利家派遣使者前往质问家康。

首先,秀吉在去世前不久规定,此后各诸侯之间不得相互联姻,想以此来避免大名们拉帮结派,形成尾大不掉的势力。可是他才咽气,家康即用军师本多正信之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与多家大名商定了婚事,包括:

德川家康虽然始终坐镇后方,麾下关东兵马基本都未曾远征朝鲜——因为距离太远,故此只担负兵粮筹集和运输之责——表面上却似乎天然地同情武断派。他在秀吉去世后的一系列举措,使得文治派领袖、“五奉行”(年寄共)之一的石田三成深感不安。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三成便前往拜见“五大老”的次席前田利家……

在武断派臣僚看来,提枪上阵、破敌建功才是武士的本分,后勤生产不是不重要,但躲在后方的吏僚永远不该与前线将士平起平坐。而在文治派臣僚看来,天下已然平定,乱世须用武人,和平时代则该重视内政,那些武夫大老粗还是趁早退役回封地上吃安生饭去吧,不必插手今后的政治。就秀吉本人来说,他无疑是支持后者的。

同时,家康还多次亲自前往大名细川忠兴、岛津义弘和增田长盛的宅邸访问——无疑,如同秀吉担心的那样,他开始大肆拉帮结派了。

丰臣秀吉遗命,传位给年幼的儿子秀赖,待等秀赖成年之后,即可就任关白,统御全日本,因此秀赖及其母淀姬便成为丰臣政权新一代的核心人物。淀姬本是浅井长政和织田氏市姬之女,出身近江,因此与近江系的石田三成等人关系密切。秀吉老年得子本就是很不寻常的事情,因此后世有谣传说,其实秀赖是淀姬和三成私通所生——虽是无稽之谈,但空穴来风,不为无因。

此五人,执丰臣政权各路诸侯之牛耳。

尤其德川家康,他的领地最为广袤,为全日本第一人,就连丰臣政权的藏入地(直辖领)亦只有二百二十二万石,要稍逊于他。这是因为,秀吉并不专以土地为念,他依仗的是坚城大坂、大坂城中所藏无数珍宝和黄金,中央直辖的各地金银矿山,以及京都、伏见、堺、博多等重要都市和国内外贸易。这种策略本没有错,然而有些超前,全日本还并没有真正稳定下来,土地,以及由土地而生的粮食,由粮食而生的士兵,仍是第一重要的资源。

就这样,文治、武断两派的斗争,逐渐演化为三成和家康两人间的斗争。家康惯于后发制人,他首先挑起事端,要敌人自己送上门来——破坏诸侯间不得联姻的政策,正是试探的第一步。

其实家康本以为他真正的敌人是利家而非三成。对于那些并不懂得打仗,在政治上也说不上老练的文治派吏僚们,家康一直是看不上眼的,他最担心的是与自己同列“五大老”的几名大诸侯。“五大老”中,毛利辉元是智谋有限的二世祖,宇喜多秀家更不过是一个孩子而已,上杉景胜远在东北,只有老将前田利家堪与自己一搏。

庆长四年(公元1599年)正月,在丰臣秀吉去世四个月后,

秀吉之意——我让你德川家以外戚之尊,便如同当年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氏那样,成为丰臣政权下的第一家族,世代重臣,你年事亦高,为子孙计,这不是一条光辉大路吗?不会再有啥不满了吧。当然,秀吉没有想到,自己尸骨未寒,德川家康便搞起了一系列的小动作。

广义的战国时代由一场大战为其发端,亦以一场大战为其终结,即从“应仁”始,而至“关原”终。所不同的是,“应仁之乱”打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而“关原合战”,即便加上其发端的“会津出阵”,也不过短短四个月而已……

(本章未完)

其实丰臣家中早有相对立的派别,俗称“文治派”和“武断派”,而德川家康的一系列举措,很明显想将武断派拉入己方阵营。且说这两个派别,最早是基于出身地域的不同而分化的:秀吉跟随信长从尾张崛起,最初只领俸禄,没有封地,故此麾下蜂须贺正胜、浅野长政、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浓尾武士专一唯力为视,只知打仗,不知其他;其后秀吉受封近江长滨,加封播磨姬路,所收取的江州、播州和其他畿内、西国武士日益增多,代表性人物如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增田长盛等等,多为内政人才。这两个地域集团因家臣团内部的利益瓜分不均而逐渐对立,同时也逐渐膨胀,最终变成了俗谓的文治、武断两大派别。

文治与武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