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時的情報戰 後記

然而,戰爭結束時,我們奉上司命令把寶貴的資料全部付之一炬。因此我幾乎斷了念頭,以為我的願望無法實現了。因為,一切論述都必須有論據作證,否則,難免被人恥笑為「自我陶醉」,「事後諸葛亮」。

世事往往嘲弄人,當我們嘔心瀝血搞出的情報已付之東流,成為歷史資料之後,我無意中在昔日敵國的「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的報告《日本陸海軍的情報》中看到了「軍令部幹得好(Well Done)」的字樣。我不禁喃喃自語:「世事亦奇,宏宇之內,畢竟也有明眼人啊!」

很早以前,我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想將我們嘔心瀝血從事的對美國的情報戰情況記錄下來。這是因為,戰前我曾在美國工作兩年,先後擔任過駐外工作人員和海軍武官助理,戰爭爆發後在美國度過半年拘留生活,乘交換船回國後,直到停戰為止那三年期間,我繼續在軍令部從事對美情報工作。也就是說,從戰前到戰爭結束,連續五年有半,我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傾注到對美情報戰中去了。

我們願本著謙虛的態度回顧過去,這不單單是為了防止重蹈失敗的覆轍,也是期望把歷史的寶貴教訓變為未來的更好的指針。

但是,也許是蒼天有情,憐憫我的多年宿願,沒想到一九六七年初竟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了軍令部第三部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日印發的《美軍登陸作戰要覽》。這是一份比較完整的文件,正文五十四頁,還附有十四張附圖和附表,它是現存的能夠證實我們的對美情報作業的獨一無二的記錄。

昭和四十六年(一九七一年)十月

今天,世界進入了情報時代。我根據自己的膚淺體會確信,哪怕是在情報資料極端有依的國家關係緊張時期或戰爭過程中,只要排除「主觀臆斷」,客觀地觀察各種事物,始終採取合理判斷的理性方法,那麼,把情報工作成果的誤差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內,是完全可能的。

看到這份資料時,我高興得好像遇到了救命之神一般。有了它,我那多年的宿願一定能得以實現。此後三年半以來,我搜集了有關日美情報戰的資料,並以與我直接發生過關係的事件為主執筆寫書,承蒙圖書出版杜的盛意,現在本書才得以問世。

但是,情報再好,它本身也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充其量也不過是「乞丐的金飯碗」,或者只能供情報工作者本人「自我陶醉」。這裡,不可缺少的條件是,要把這種情報利用起來,也就是讓情報有其用武之地,把情報同各種情況結合起來分析,高瞻遠矚地綜合判斷,引出正確的結論,並將它運用到實際中去。只有這樣,情報才不至於成為廢物,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回想起來,戰爭期間日本海軍那種忽視情報的例子,恐怕是比較罕見的。戰爭初期的珍珠港作戰另當別論,珍珠港作戰之後,說情報部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部門,也不過分。極言之,甚至可以說日本海軍是在沒有情報的情況下「無的放矢」地進行戰爭的。

實松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