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深夜於燈下。

寫作的過程常常有一種快意口舌的享受。然而,我也常常詫異於自己的膽大妄為。我個人對管理學的體驗畢竟還是很粗淺,對於諸葛亮這樣的千古完人,寫得不好也怕挨罵。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歷代的說書人和寫書人,都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毛病,我也未能例外。我想,諸葛亮以及他所輔佐的皇叔劉備等人的形象,就是這樣在眾說紛紜中變得光怪陸離起來的吧?

如皋追溯到設有《三國演義》的年代,無論諸葛亮生活的那個時期,以及此後的兩晉南北朝和唐宋,無論文如「光焰萬丈長」的李白杜甫、武如「精忠報國」的岳飛,幾乎無人不對諸葛丞相推崇有加。即使是將近一八○○年之後的今天,面對這些「滿村聽說」的是非,他老人家的智慧、道德、文章仍然散發著陽光一樣的魅力。

E-mail:[email protected]跟我聯繫。

為小孩取名,是年輕父母的必然經歷。或者引經據典。或者別出心裁,每一個名字都有出處和講究,每一個名字都寄託了大人對孩子一生的冀望。女兒出世的那段時間,我剛好在讀《詩經》,所以她的名字,亦源於此。

我想起和我女兒同名的四川省會,那裡也有一位都人士。成都武侯祠裡的諸葛亮,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秀外慧中的傳奇人物。在小說家羅貫中的筆下,諸葛亮以他特有的瀟灑機智,將所有厲害的對手(包括天才的軍事家曹操和周瑜)戲弄得如同小丑,好像天地間的風雲變化,早已在他的掌握中般。可是,許多刻薄的讀者卻發出了這樣的質疑:既然諸葛亮這般了得,為什麼六出祁山,屢戰不勝,最後在秋風五丈原中,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劇收場?諸葛亮一生的輸贏,可能會成為一個永久的歷史爭議。就像詩人陸游所詠歎的那樣:「斜陽古道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造個蔡中郎,就是才女蔡文姬的父親、大文豪蔡邕。

成君憶

詩云:「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於周,萬民所望。」都人士是什麼意思呢?馬瑞辰說,美色謂之都,美德亦謂之都。按照這個註釋,都人或都人士,猶言「秀外慧中之美人」也。因此,我給小女取名「成都」,也是大有深意存焉。

我在這裡姑妄寫之,也敬請讀者姑妄讀之。如有任何斥責或評論,請通過

我從事於管理咨詢和營銷策劃多年,一直把諸葛亮奉為我古代的老師,同時也把手抄前後《出師表》的岳飛視為典範。我在同行們中間是出了名的三國迷,現在也算是客串了一回說書匠。與以往說書先生講的內容有所不同的是,這本書是用管理學做底料,水煮的系列三國故事。許多經理人身份的讀者認為,這種另類三國的確有如一道名叫「水煮魚片」的川菜,別有一番風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