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最终集 第八章

越往南,气温越高,天气越热。自然而然,旅途给人造成的困绕便越来越多。

这里只有一个疑问!

那么也就是说,奥斯涅到底没有完成他在意识领域构建的那个无敌的泰坦帝国,所以才有了维多利亚一世,他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交给年轻的妻子,在最终确认自己已经了无牵挂的时候,他的心脏就在一次突发性的大面积心机梗塞中停止了跳动。

正常情况下,从都林到维耶罗那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这一次,泰坦皇储只用了十九天便走完全程。可以想见,一路快马加鞭,还要依靠地方军区封锁国道主线,除了皇室车驾和前中后三座近卫军集群,任何人都不得妨碍国道畅通。

这一路,三座军人阵营和追随帝国皇储的大量官员吃足了苦头,人们只在格辛察雅休整了两天,然后还是单调枯燥的行军。贵族有马车,骑兵有军马,步兵就惨了!士兵们私底下议论,好在不是去打仗,要不然,到不了意利亚他们就会被活活累死!这些牢骚话传到皇储耳朵里,大家猜奥斯涅怎么说?哦啦!这家伙冷冷一笑,嘴里念叨着……要到意利亚还要翻越阿卑西斯山呢!

为何大帝在位期间始终不任其执政?

说出来可能有些不尽人意,但人无完人,君主专制制度本身也有局限性。奥斯涅不是天生的皇帝,他的成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可避免地要依赖于人。

了解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的人恐怕都很清楚他的性格。这个喜欢发号施令的年轻人绝不会安于现状,在他对自己的执政能力没有把握的时候,他需要集体智慧为他服务。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从没打算让他的妻子在自己还没有踏入棺材的时候执掌国政,任由人们如何猜测也不无法摸清他的真实用意,因为在外人看来,维多利亚·霍亨沃伦甚至不是安鲁家族的嫡系成员,她的外姓身份是她加冕为帝的最重大的障碍,若是没有一段实习经历,她以皇后的身份很难成其大统。

初次执政的第一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帝国皇储由首都出发,在十九天之后抵达维耶罗那。此时人在旅途,奥斯涅不但要控制他的军队,还要为泰坦政府的运作出谋划策。这可真是难为他,但这只是公开的说法,实际上他的工作再简单不过!每每遇到自己想不通或是根本无法理解的政府事务,在内阁以及内政部门官员的提点之下,奥斯涅能做的只是在诏书上“画赦”。

他是第一次在皇帝的位置上看待国家事务,这时候,以往为他倚仗的军人集团不但派不上用场,还在各个方面束缚了他的思路,导致他在处理国事的时候总是力不从心。所以。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在执政初期同样没有掌握控制国家行政体系的真实力量,他不得不让内阁成员为主的贵族文官集团来把持这个领域,他所能做的只是学习、监督,说得再确切一点,就是于懵懂中摸索做好一个皇帝的正确道路。

好比面对一场没把握的战争,泰坦帝国的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要调集所有的参谋,为他制定最为确实可行的战争计划。政府事务也是这样,那些自以为可以规范一位皇帝的贵族官员告诉独裁者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奥斯涅一味遵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汲取晋身为皇的宝贵经验,等到他的意识突然出现“时机成熟”的信号,他便义无反顾地抛开了挡在身前的绊脚石,将国家大权尽可能多地纳入手中。

话虽这样说,但现实逼迫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必须在控制的同时进行准确的放纵。在他征讨八方的时候,泰坦帝国的政府机构要照常运行,这就需要权利的配置务必合理。既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好在安鲁大帝把握分寸的能力甚至胜过他的战争天赋,所以他的帝国再没有出现军政分治的状况。这足以说明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确实是摆弄政治的高手,要不然他也调教不出维多利亚那样的高徒。

士兵们再也不抱怨了。

回顾人类历史。成功的军事家往往是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但在803年,也就是被人称作“执政初期”的那段日子,他在政务上的作为还无法体现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素质。

这时候,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已经是一位真正的皇帝!十九天,他已想到如何按部就班地经营自己的帝国;十九天。他已想到如何给他的继承人创造一个最为稳妥的统治环境。他将目光放到了长远的未来,为了能让安鲁家族成就泰坦帝国的第三代王朝,他必须将这个开国君主做到最彻底、最完善,如若不然,他也要给自己的帝国培养一个承前启后的继任者。

这一点很难解释。以维多利亚的精明和智慧,再以安鲁大帝对她的爱护和信任,于她登基加冕之前的执政应该是必须的,她可以在执政期间实践丈夫教晓她的各种统治策略,在正式成为女皇之后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十九天里,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面对自己并不理解的国家事务,奥斯涅的表现是不急不燥不骄不馁,他虚心地听取意见,仔细地分析得失的成果。他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服务于他的官僚集团。需要更加深刻地掌握国家的日常工作。

我们可以把泰坦帝国在第二次卫国战争期间形成的行政机制简要的概括为军政分治。国家日常事务归属帝国女皇和赖以维持各部门运作的贵族文官集团,军队和战争事务自然是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和帝国高级军官集团需要操心的事情。因由国家民族的成败荣辱,两大官僚集团的关系始终都能保持和谐与融洽,但战争过后,文臣武将就陷入了互相诋毁互相攻击的怪圈,就好像一夕之间便有了杀父之仇。

说到这里,我们先得搞清楚一件事。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的执政能力在历来的史料中都被不恰当地忽略了!原因很简单,他在军事上建立的功勋完全抹杀了他在政府事务上的建树。

其实史学家的这种说法在逻辑上并无太大的出入,而且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泰坦摄政王在上任之初并没有全盘掌握帝国政局,他的工作仅仅是驾御军队应付战争,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还牢牢控制在阿莱尼斯女皇和内阁成员手里。

应该说安鲁大帝在执政初期遭遇的尴尬是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切权力归皇帝所有”,这只是皇家为了标榜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刻意突出的一种说法。实际上国家的所有权利掌控于皇帝一人手中或者某一位权臣手中的现象是极为少见的。

这种状况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因为世上鲜少出现过摄政王不干政不理政的状况。

他是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

这种状况看似荒诞,因为熟悉泰坦摄政王的人多半都会以为,他既是军事上的天才,在管理一个国家的时候自然也是水到渠成,可天底下的事哪有这么简单?为了能够真正驾御自己的帝国,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下了大功夫!但即使是在加冕为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于政务上的权利也有限得很。

十九天,看似短暂,但对于泰坦皇储来说,每一天都是宝贵的历练,每一天都是汲取养分的时刻。这十九天的“执政初期”只是一个标志性的概念。对于历史和今后的泰坦帝国并无重大又或深远的影响,奥斯涅只是照常行军,照常过日子,但这里强调的是他的统治手段,或者说,是他为了统治而培养的精神!

维多利亚·霍亨沃伦。这大概是最后一次提到她了。

有趣的是,就是这前后十九天,西大陆上的历史学家竟把这段短暂的旅途看作是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的执政初期。天可怜见!他做这个大帝国的最高执政官已经足有两年的时间!

她服侍安鲁大帝走完了后半生,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后,大帝对其宠爱犹甚,两人出入宫廷一向形影不离,到最后,维多利亚俨然是服侍大帝饮食起居的管家班头。她随大帝入朝听政、随大帝入军从戎,大帝处理朝政军务、驾驭贵族阶层和第三等级势力的手段让她受益匪浅,通过与丈夫朝夕相处和这种言传身教的灌输,维多利亚终于成就盖世女皇的伟业丰功。

(本章未完)

在西方有法兰王国路易大帝废除内阁,将皇权完整握于手中;在东方有蜀国诸葛氏宰相完全把持国家军政,代国主行使皇权,这便属于这种罕见的现象。更为普遍的则是权利实际掌控在作为特权等级的贵族官僚集团手中。没有这些高级官员的合作,皇帝想向外界发布政令近乎不可能。所以君主专制制度绝不是绝对的皇权专制,而是一种建立在集体利益之上的集体专制。只要这种利益符合皇帝的需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君主专制。这不是一个拗口的文字游戏,而是这种制度的本质特征。

奥斯涅·安鲁·莫瑞塞特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又一次起到关键作用。他是过来人,他既能以皇夫的身份加冕为帝,就能把皇后的身份改为君主。在他统治泰坦帝国的最后一个阶段,他给妻子的定位相当于不是执政、胜似国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