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后记

需要加以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原讲稿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作者的部分观点不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用语也有其特定的语境。为避免损害其学术价值和完整性,本书基本保持了讲稿的原貌,对于作者的部分个人观点,读者宜加以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本书由新亚书院毕业生叶龙先生据当时的课程笔记整理而成。我们在此要感谢叶龙先生的付出,他不仅以详尽的记录保存了这部讲稿,而且加以精心的审订与补充,使读者得以切近地领略到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理解与剖析。我们也期待叶龙先生所记录和整理的其他书稿能够继续顺利出版,让更多精彩的学术资源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1956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扼要地讲述了自上古至明清历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涉及农业生产状况、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与城市发展、货币制度及社会阶级等多个方面。同时兼及历代财政经济与政治、制度、社会、军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描绘出历史演进的宏观趋势。

钱穆先生在《如何研究经济史》一文中提出:“我们治中国经济史,须不忘其乃在全部文化体系中来作此表现。若专从经济看经济,则至少不足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作为一代史学名家,钱穆先生治学精深而广博,其著述涵盖通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及经学史等诸多领域。在对中国历史的探索中,钱穆先生十分强调“中国历史之浑融一体性”,致力于探寻“中国历史之传统与其特殊性”。在钱穆先生的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一以贯之的学术理念与追求。

2015年12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