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国货币、漕运及水利问题杂谈 出版后记

读过钱穆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的读者,一定对这八篇言简意赅的演讲印象深刻。每篇短短万余言,论及通史和文化史这样的总题,也有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这样的分题,基本囊括了钱穆先生的治史思路和研究范围。

钱穆先生在《如何研究经济史》一文中的一句话大体可以表现出本书的特色:“我们治中国经济史,须不忘其在全部文化体系中来此表现。若专从经济看经济,则至少不足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史。”是以,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钱穆先生如何从浩瀚的文史典籍中钩沉若隐若现的中国经济史脉,如何旁征博引释疑众议纷纭的史料,如何有理有据地从经济活动出发评议政治得失,甚至还有令人莞尔的传奇故事的自如引用。这一切印证了文中的另一句话:“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而“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先生依此原则对大汉和盛唐做出的精彩比较。

我们在此要感谢叶龙先生的用心,作为《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被委派的记录者,他主动详细记录了钱穆先生这两门课程的笔记,为我们献上了这本精彩的经济史著作,让我们再次受到钱穆先生渊博学识的惠泽,也希望叶龙先生继续整理的书稿能够顺利出版,早日与读者见面;同时也要感谢林毅夫先生于百忙之中赐序一篇,其中的拳拳深意令人动容。

2013年11月

在由台湾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的《钱宾四先生全集》中,我们基本可以读到钱穆先生对上述主题的系统阐发,只有经济史付诸阙如,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但其实,钱穆先生于1954年及1955年曾在香港新亚书院先后开授“中国经济史”和“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所幸的是,当时听课的叶龙先生详细记录了课堂笔记,后经整理先于香港《信报》经评版刊出,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结集出版,即为大家眼前这本《中国经济史》。

加载中…